近年来,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,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0%以上,已居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第二位。
从正常细胞逐渐发生癌变,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,但很多人直到结直肠癌晚期才就诊,究其原因,都是对出现的早期症状缺乏警惕。正确认识结直肠癌的“警示症状”是发现病情的关键。
什么是肠癌?
我们的肠道就像一条漫长的“管道”,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。肠癌最常见于这段管道的末端——结肠和直肠,所以医学上统称为“结直肠癌”。
它大多是由肠道内壁的微小息肉(一种良性的小肉疙瘩)经过多年时间,慢慢演变而成的恶性肿瘤。这个过程通常需要5-10年,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筛查和干预窗口期。
警惕这些身体发出的“警报”信号
肠癌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但随着肿瘤长大,可能会出现以下“警报”。请注意:出现这些症状不一定就是癌,但务必引起重视,及时就医检查!
1. 排便习惯改变:这是最常见的信号。例如:突然便秘、腹泻、或两者交替持续超过数周;感觉排便后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(里急后重)。
2. 便血:大便中混有暗红色或鲜红色的血液,或大便呈柏油样的黑便。切勿轻易将其全部归咎于“痔疮”。
3. 大便形状变细:肿瘤占据肠腔空间,导致大便被挤压变细,像铅笔一样。
4. 腹痛、腹胀或绞痛:持续的腹部不适,如隐痛、胀气或痉挛性疼痛。
5.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和疲劳:没有刻意减肥,体重却持续减轻;常感到疲惫、乏力,可能伴有贫血。
6. 腹部包块:在腹部能摸到异常的肿块。
哪些人是高危人群?
如果您符合以下情况,那么您需要比普通人更加警惕:
· 年龄因素:90%以上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。年龄是最大的风险因素。
· 家族史:直系亲属(父母、兄弟姐妹)有肠癌或肠息肉病史。
· 个人史:本人曾患有肠癌、肠息肉、炎症性肠病(如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)。
· 不良生活方式:
· 饮食:长期高脂肪、高蛋白、低纤维饮食(爱吃红肉、加工肉类,少吃蔬菜水果)。
· 习惯:吸烟、酗酒。
· 缺乏运动,久坐不动。
· 肥胖。
如何诊断肠癌?
如果出现疑似症状或属于高危人群,医生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:
· 粪便潜血试验:无创、简单,用于初步筛查。
· 结肠镜检查:这是诊断肠癌的“金标准”。医生会通过一根带摄像头的柔软管子,直接观察整个大肠的内部情况。它的最大优势在于:不仅能发现极早期的癌变,还能在检查过程中直接钳取活检或切除可疑的息肉,达到“诊治一体”的效果。
· 影像学检查:如CT(计算机断层扫描)、MRI(磁共振成像)或超声肠镜,用于评估癌症的分期、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有无远处转移。
常见治疗方法
一旦确诊,请不要恐慌。现代医学对肠癌的治疗已经非常成熟和多模式化。手术是根治肠癌最主要的方法,尤其是对于早中期患者。
· 微创手术是主流:如今,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已成为胃肠外科的常规技术。相比传统开腹手术,它们具有创伤小、出血少、疼痛轻、恢复快、疤痕小的巨大优势。
· 手术方式:根据肿瘤位置和分期,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术式,如右半结肠切除、左半结肠切除、直肠前切除(LAR) 或腹会阴联合切除(APR) 等,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和清扫区域淋巴结。
· 综合治疗:很多患者术后还需要辅以化疗、放疗(尤其是直肠癌)、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,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风险,提高生存率。
如何预防结直肠癌?
1. 健康饮食:
· 多吃: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(全谷物、豆类、新鲜蔬菜和水果)。
· 少吃:红肉(猪、牛、羊)和加工肉类(香肠、火腿、培根)。
· 避免:油炸、烧烤等烹饪方式。
2. 规律运动: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。
3. 控制体重:避免超重和肥胖。
4. 戒烟限酒。
5. 主动筛查——这是最有效的武器!
· 一般人群:建议从50岁开始定期进行筛查。
· 高危人群:如有家族史等,应提前到40岁甚至更早开始筛查,并缩短筛查间隔。
筛查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癌,而是在息肉癌变之前就发现并切除它,从而从根本上预防癌症的发生。
肠癌虽可怕,但它并非不可战胜。了解它、警惕它、筛查它、预防它,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健康做的事情。请不要忽视身体的任何细微信号,更不要因为害怕检查而延误病情。
关爱肠道,从一份健康的饮食、一次规律的运动和一次及时的肠镜检查开始。
供 稿:黄 欢
编 辑:祝牡丹
初 审:项亦舒
复 审:王晓燕
终 审:王文春
官方公众号